悠康第二屆長照小故事_投稿人_黃世賢(下集)
【蓮蓮阿姨-是位洗腎近20年的個案。
第一次服務阿姨,很驚訝阿姨雖然洗腎這麼久,但她坦然接受自己「得洗腎」的事實。在洗腎時,常成為整個洗腎室的「開心果」。
我常常在服務時,除了做好份內的服務外,也學習阿姨的機智、幽默對談,讓笑容充滿在2人之間。
有回阿姨說,就不知道是「蕪嫦」先來,還是「黑白」先來......,我一度以為阿姨又幫那位護理人員取外號,還問阿姨是哪位護理人員;問完沒幾秒後,我突然意會過來,跟阿姨對看數秒,兩人同時大笑起來(阿姨指的是民間信仰中,死亡時會見到的-「黑白無常」)。】
【鴻鴻阿公-是位尚未接受自己得長期洗腎的阿公。他的經典名言是:「哩係啊哪照顧病人A?」及「哩尬哇出去!!!」】
剛開始照顧阿公,會讓人懷疑人生,或者說會有挫敗感,因為怎麼做,好像都不順阿公的意,常會被阿公趕著回家,不要服務。
漸漸地,從蓮蓮阿姨分享自己的經驗中,我聯想到,或許像其他剛洗腎的個案一樣,阿公應該「有苦難言」,還沒有完全接受-自己得受長期洗腎之苦,又不太有其他出口,才會將居服員成為自己情緒的出口。
慢慢地,在接阿公洗腎等交通車前,我會用些關心或輕鬆點的話語,試著關心阿公,希望能打開阿公的心門。
也才了解,原來阿公對人的相處,比較慢熟。
記錄幾次關心的過程:
『接阿公時,當著阿嬤的面,開玩笑跟阿公說:「阿公~
上次明明我跟護士一樣問要喝水嗎?
結果我被你兇耶!
阿公~
你不能大小眼(台語)哦!
阿公就笑了。
當時,先「報備」-督導今天請我們檢查班表,你不能再說我用手機的事。
阿嬤也在旁邊幫忙說:「平常就跟你說,她們督導有時工作,都用手機交待事情,不能給人家兇」。
我:「阿公!哩加哇兇,阿嬤有交待我(剛剛阿嬤偷偷說滴),要打電話給她哦!(即使,我們其實不會直接連絡家屬)」阿公又笑得很大聲了。』
『有時候,早一點點到,會針對阿伯上次服務時的情況,當著阿嬤的面,跟阿公(用開玩笑或溫和的話語)溝通。
我:「阿公:哩咳嗽A時候,我口罩啦哩蓋住,不是買啦哩悶住,是因為比啊(旁邊)A人A驚(害怕)」。(阿公上次因此趕了我1次)
阿嬤:「丟啊!現在咳嗽,口罩艾蓋住。」
我:「那阿公哩雷嗽,我口罩啦哩拉開一點點啊!馬係烏蓋住,厚某?」
阿公點點頭。
在阿嬤面前肯定阿公:「阿公有進步哦!上次身體真的不舒服(很癢),可以看得出來有忍住,只趕我1次。」
啾阿嬤給阿公「愛的鼓勵」,阿嬤還「加碼」給阿公摸摸頭,表達肯定。』
『有一次,因為在上次服務時,被阿公趕太多次,去接阿公時,就會把焦點放在關心阿公,是不是身體太癢(又說不出來)。
我也半開玩笑地讓阿公知道:「阿公~
雖然我有點肉,但阿公也不能用趕人的方式,讓我吃不下飯,減重哦!(當天,阿公和藹許多)」
後來我發現,阿公有時,會在因為自己說不出來或無法表達,要我服務時,說出常說的名言:「哩係怎麼照顧病人的?」
於是,我也調整,變得比較勇敢回應,並主動詢問阿公:「我照顧得很好。
只是有什麼需要(除了喝水),阿公也要告訴我,阿公不說,我也不可能看著阿公的眼神,就知道你需要什麼。
如果阿公真的覺得我做不好,跟督導說,換別人來服務。
但是,只要是我服務的時間,我會盡量為阿公服務。」阿公雖然沒有說,但也似乎也感受到我的真誠,當下,沒有再趕我出去或說難聽的話了。』
『後來,知道阿公在意的點,是希望阿嬤陪伴他洗腎。
只是阿嬤也有年紀了,就換個角度,跟阿公溝通。
跟阿公說-我們是一三五代替阿嬤陪他洗腎,這樣子阿嬤有時間休息,二四六,才有體力陪伴阿公去走走。
希望阿公也能體諒阿嬤的辛勞。
我問阿公:「阿公~你自己說,我平常是不是把你照顧得很好?」(還好阿公沒有搖頭,是微點頭)。
接著,再次跟阿公溝通:「我們就是週一、三、五代替阿嬤在醫院陪你,讓阿嬤有休息的時間,週二、四、六,才有體力陪伴你。
你平常不會對阿嬤兇,所以也應該不要對我們兇才是哦~~~!」
阿嬤接著說:「我跟你說,你說是去洗腎而已,不是什麼病人,不要每次都對人(居服員)說人家是怎麼照顧病人的。(我接著說:「對啊!阿公你身體很好耶!」)」
結果阿公在2人話語的「圍攻下」趕緊站起來,以「飛快的速度」想要下樓,逃離現場。
漸漸地,阿公就慢慢能接受我們一三五的服務。』
雖然,以上的點滴看起來輕鬆有趣,但事實上,是在辛苦的居家服務中,我喜歡記錄有趣的片刻,也不知道為什麼,內心就是會覺得個案們的反應很真、很可愛。
也因著每次認真的服務以及真心的對待,這些個案即使突然因病痛做了天使,或者因不同的理由,結束了服務,都會讓我較能釋懷(自己屬於比較不容置易說再見的人),以及沒有遺憾感。
感謝自己能有機會,陪伴個案們走一哩路,這是我的榮幸之處。
期許自己未來,仍能在態度認真的前提下,(內心依靠信仰帶出的愛),在服務中,繼續盡力而為。
將不容易轉換的正面話語和笑臉帶來的盼望,感染在服務個案過程的互動之中。
作者:黃世賢